“刚摘的白菜带露水,两棵才6元。”10月27日清晨,银川市金凤区丰登大集入口,市民朱萍拎着布袋,与几位同伴穿梭在摊位间,边逛边感慨。不远处,730路公交车到站,又有20多人涌入集市。叫卖声裹着饸饹面的香气,瞬间撩动味蕾,吸引人们来尝鲜。
“以前摊位散在路边没分区,现在固定摊位300多个,划了专区,连散户都有专属地。”丰登农贸市场负责人苏贺荣指着农产区说。贺兰山路改造后连起城乡,从市区到集市有3趟公交车直达,近400个停车位周末一大早就满了,基础设施配备齐全,城里人循着乡土味越聚越多。
城镇大集的变迁里,藏着农家人的幸福账单。23年前,联丰村村民王成红在丰登镇政府门口摆摊卖凉皮,如今他的凉皮成了集市上的招牌。“老方法做老味道,一碗从最早2元到现在的5元,一个集卖一两千份,大多是城里的老顾客。”王成红说,靠老手艺,他年收入20多万元。“这几年变化太大了,从前路边摆摊,风吹日晒,一天顶多卖300多份。现在集市规范了,公交车方便了,市里的人半小时就能到。” 王成红边拌料边说,城市越建越美,把这些老味道、老摊位保护得更好了。
“城里人爱逛丰登大集,也让我们这些老摊主的日子越来越红火。”王成红抬手擦汗,目光掠过正吃得津津有味的顾客。“微信收款5元”“微信收款15元”……上午10时,提示音此起彼伏,案板上的凉皮渐渐见底。
“现在集市年营收约1000万元,高峰期人流量四五万人次,三分之一的商贩是本地农户,新鲜蔬果从农田直达市场。”苏贺荣说,这个传统集市,早已从乡村交易点变身城乡“烟火枢纽”。城镇化让赶集更便捷,既抚慰了都市人的乡愁,也点亮了乡村居民的幸福,共同书写了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)